銅香爐簡介:銅香爐是盛放香料燃燒的熏香器具,我國在漢代曾鑄造過銅熏爐,俗稱“博山爐”。博山爐器形近似戰(zhàn)國時期的青銅豆,爐體呈半球形,上有鏤空的山形蓋,圓盤形底座,中有圓柱與爐體相接。后來又鑄造使用過一些鴨形銅熏爐。隋唐時期流行一種形似蒙古包的銅熏爐,這種熏爐爐體呈圓盤形,上有鏤空的山形蓋,形狀近似蒙古包,下有獸足。宋代在徽宗時期崇尚古物,盛行仿造古代工藝品,燒香使用的器皿也是仿照古代青銅器的款式,以商周時期貴族使用的鼎、簋、鬲等青銅禮器為藍本,開始流行三足與圈足銅香爐。宋代的銅香爐外底正中一般刻有陰文篆書款,如“子子孫孫永用”、“上寶”等以示寶貴。
明代永樂時期傳承宋代的仿古遺風,繼續(xù)流行銅香爐。永樂時期的銅香爐外底正中有刀刻陽文楷書款“大明永樂年制”或“永樂年古式造”六字,銅香爐刻有年號款是從永樂時期開始。宣德時期進一步崇尚和仿鑄古器物,宣德的御制銅香爐俗稱宣德爐,鑄于宣德年間,它是當時冶煉技術與鑄銅制作藝術杰出的代表作。
銅香爐的收藏價值: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古人焚香很多,所以香爐的用途很廣,除了禮儀環(huán)境所需要用的熏衣外,還是書齋里便于誦閱、有益于理解及記憶的文玩清供。此外還有一種用途便是陵墓、寺廟及權勢之家燒香、拜佛、祭祖神之用。在邱先生的展柜里,筆者見到了這種壓經(jīng)爐。他告訴筆者,古代皇帝喜歡將此賞賜給佛教寺院。后來寺院多有仿制,便逐步成為專門的禮佛之物。
雖然香爐收藏相對小眾一些,但是其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不容忽視。從工藝造型來看,一些皇帝御賜的銅香爐由于其精細的工藝而提升了其價值。因此,年代久遠、雕工精美的銅香爐價值不菲。另外,由于明清銅爐歷史上經(jīng)歷諸多劫難,損失慘重,造成后仿爐和私款爐也已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