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鼎的演變
更新時間:2018-12-31 14:44:20
俗話說民以食為天,在古代的鑄銅鼎最初是用來烹飪食物的工具,常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,有無蓋和有蓋之分,我們熟知的鑄銅司母戊鼎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銅鼎。
青銅器銅鼎在古代的使用既有當做炊具,也有用作祭祀最重要的禮器之一,因此在造型上多種多樣,上面的花紋更是變化萬千,充滿了想象力賦予了銅鼎神秘的色彩。迄今為止,出土最早的青銅鼎,當屬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夏代晚期遺址出土的一個圓鼎,雖然體量不大,雖然表面紋飾比較簡單,但是其鑄造技術(shù)已經(jīng)非常成熟,試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要積累這樣的工藝,此前仍需要數(shù)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技術(shù)積累。
隨著歷史的變遷,銅鼎不再僅僅局限于炊具使用,大禹鑄九鼎象征天下九州,演變成了王權(quán)與地位的象征,國滅則鼎遷,夏朝滅,商朝興,九鼎遷于商都亳(bó)京;商朝滅,周朝興,九鼎又遷于周都鎬(hào)京。歷商至周,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“定鼎”。到了周朝時期對鼎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,天子九鼎象征九五之尊,七、五鼎為卿大夫,三、一鼎為士級。有次我們可以看到銅寶鼎在我國歷史上的文化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