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雕麒麟的形象是經(jīng)過幾千年演變逐漸形成的。雖然銅雕麒麟不是真實存在的自然界的動物,但其形象也不是憑空得來的,是有依據(jù)的,是有原形的,是依照幾種真實動物原型拼合構(gòu)造出來的神物。
銅雕麒麟原型的形狀多數(shù)文獻傾向于麋身,牛尾,馬蹄,一角,角端有肉,黃色。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后的新合拼體,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(yōu)點全部集中在銅雕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身上。前文介紹的在廣西賀州市出土的戰(zhàn)國麒麟尊體形像鹿,頭頂有一支角,角端圓潤,長有馬蹄,體肥四肢短小盤骨俱健,通體飾“夔”紋,十分華麗。它為我們展現(xiàn)出古人理解并刻劃出的早期銅雕麒麟形象。其背盤附一條龍,尾上刻附著一只鳳,鳳昂頭踮腳,注視著前面的龍,這件距今 2500 多年前的鑄銅麒麟尊,是商周青銅文化的余韻,是西南百越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產(chǎn)物,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。印度犀牛當時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一帶,在上古是確實存在的動物。商周時,由于氣候變得干旱寒冷和人類生產(chǎn)對環(huán)境的破壞,影響了印度犀牛居住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這種動物就漸漸稀少了,麒麟的原型符合犀牛的特征。另一種說法認為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靈物,實際上并不存在。第三種就是認為銅雕麒麟是鹿科動物——長頸鹿,來自非洲。麒麟選擇以鹿為原型是因為鹿是一種溫馴、敏捷的動物,不但與人無害,反而對人有益。
上述學者的多方論證,足以證明銅雕麒麟圖像產(chǎn)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上古,其撲朔的形象有清晰的“血脈”根源。